close
最近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一個是同梯好友,一個是從小到大的好友
發現了同樣交往許久的女友,像有了異樣,感覺似乎就是不對了 
一個是快刀斬亂麻(長痛不如短痛)
一個則是試著挽回(多年來的感情哪能說放就放) 
個性不同   所以 想法不同
想法不同   所以 處理方式不同
處理方式不同 所以 結果或許不同 

同梯好友和女友分手,雖然為他很挽惜,因為她是個好女孩
但是感覺不對了,兩個人雖然在一起,但是內心也很痛苦的
分手很難,但是既然面臨了,就面對它,解決它 

從小到大的好友,一直試圖挽回,因為她也是個好女孩
但是感覺不對了,兩個人雖然在一起,但是內心也很痛苦的
兩人中間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
兩人都希望對方給自己一點時間
但是一個星期,半個月,一個月,三個月過去,仍無解
笑容消失,心情沮喪! 

我希望你能和我同梯一樣,用正面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
沒有所謂的死結,看你要不要解而已 

這篇轉貼的文章給大家看看 
聯合 更新日期:2008/01/28 07:20 本報記者梁玉芳

分手極痛,該怎麼降低傷痛呢?常具哲思的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開的藥方是:「多談戀愛,多練習分手。」處理戀愛、分手,像世上其他事一樣:熟能生巧。

 

王浩威說,第一次的傾心之愛,通常占有欲較大,很怕失去,很難想像沒有對方的日子,對親密關係常有十分自我中心的想像,彼此要求多,愛得深、摩擦多。所以,英文說「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」,幸好,經過學習,我們漸懂得分寸。

 

王浩威說,第二次再墜入情網,會過度小心翼翼,容易找「安全」的對象,比如男生就會找學歷、條件都比不上自己的女生,女生就會找乖乖型、聽話的男生;久了,就自覺「找了不值得的人」,但學到如何相處、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,歷經戀情,讓自己在關係處理上漸趨成熟。

 

「我贊成鼓勵青少年多談戀愛。」王浩威說,處理親密關係是學習而來的,但台灣人這部分的學習是被壓抑的,因為大人怕青少年惹「性」,以致把可能導致性的談戀愛一併禁絕。也有不少家長勸子女求學期間不要戀愛,因為「書中自有顏如玉」。

 

但是,如果找到適合的對象、戀愛與分手,都需要時間練習,簡單計算一下:台灣男女在大學畢業廿二、三歲,研究所畢業後都廿七、八歲了,在適婚年齡之前,真能有足夠時間培養好戀愛技能,找到對的對象嗎?

 

王浩威說,現代人對身體的界線也比以前不在乎,「性變得容易,真正敞開自我的愛卻不一定跟著發生,大家習慣觀望」。也就是說,有了性,彼此不見得就有「屬於對方」的主觀感受。有許多的情侶並未經歷「深度地開放自己」,比較像是「別人都有男朋友了,我也要」,然後時間到了就結婚。曾有個案是在婚後的外遇關係,才深深愛上情夫,他要分手時,她心痛欲碎,驚覺「就算是老公要離婚,我都不會這麼難過」,愛得深,等於是自我的一部分,分手就更痛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刷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